上下兩張圖翻拍自 Tony自然人文旅記內行旅圖,謝謝 Tony自然人文 提供圖片 感恩!!!!
想爬大溪古道群的痞友們可以很清楚了解上下兩圖地形關係,
四通八達的登山口,不管從那一條登山口上總有路下山,
在山區裡每遇見叉路口都有明確的指標與路程時間,
自己可以拿捏掌控停車點與所須時間,所以是一座非常親民的古道群。
從地圖上很清楚知道這條山稜線是遠從石門水庫大壩那邊的新溪洲山、
溪州山、頭寮山一路延伸而來,到了百吉隧道往北循著山稜線繼續通往白石山,
找個好天氣吆喝一下愛動的朋友們再次爬 "總督府古道 " ,
今天從承恩路~客家麵店旁邊有路標~總都府登山步到爬上去,
這家客家麵店,店面雖小品類眾多消費實惠好口味也緊緊抓住登山客的五臟廟,
除了每週二公休外,天天門前路旁停滿車子甚至於塞車,生意忙到增加好多位人手,
以前只有夫妻兩人,現在路邊空地也另闢一個大停車場。
上圖~綁在竹林中橫跨竹林黑色長條管狀是做什麼用??
答案是~~~筍子溜滑梯啦..............
每年清明節後就是桂竹筍採收期,筍農們將採收好的筍子裝麻布袋,
然後靠人力一袋袋用背的方式背下山,
盒子三姐家也有一大片桂竹,想吃筍子三姐都會無條件的供給,
永遠都是 "白吃 " 的我,有一年良心發現我所吃的筍是三姐辛苦得來的,
那一年姐妹們發心來幫忙採收竹筍,呵呵呵......
軟腳蝦的盒子沒用到不行,大家都是一大袋一大袋的背下山到停車地方..........
呵呵~~我只背半袋就..................只有 " 慘 "..字一個。
若是住家旁邊就是竹園,
當採收期時就可以仿 " 流籠 " 概念來做一個桂竹筍專用流籠啦 ,
將一根根的竹筍往流籠口一丟,筍子就像溜滑梯般往下溜到定位,
節省體力這一戶筍農果真是不一樣唷 !!
從登山口上來在路口一個沒注意走錯叉路,將錯就錯下山才發現我們只爬湳仔溝古道,
難怪只花一個多小時就下到百吉隧道口,只好經過舊隧踢回客家麵店停車場取車,
隧道口平台彷如置身在歷史中,解說牌裡張張舊照細數過往煙消雲散的歷史,
字字訴說著先民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真實歷史記錄。
徒步區的舊隧道內清涼無比,若是在盛夏能到此避暑真的是節能減碳啊 !!
以前在夏天到這附近的步道走時就見過很多登山客在此午睡呢。
而我們的總督府還沒見到哩.................
意猶未盡的我們,隔幾天又相約從百吉隧道口往上爬直攻總督府..........
這一條也是親民路線,我們直達 " 頭寮山 " 總督府圖根補點,
為什麼稱~總督府呢?
這我也不知道,盒子提供Tony 自然人文網參考看看囉........
Tony 在文內記錄非常完整,也是一個值得收藏的好網站唷。
上圖~站在三角點上,若是晴朗天氣極目可見整個大桃園區景致,
近在眼前的慈湖就在腳下,就因為如此險峻地形,
早年尚在戒嚴時期這裡是管制區還建了哨兵站呢,
如今一切如過眼雲煙;徒留下兩幢歷史遺蹟向後代過客見證歷史。
說到歷史,盒子少年時在大溪讀書,那個年代週六還要上班上學,
學生是讀半天啦,下課後經常與同學在街上混,
然後慢慢走在現在的大溪舊橋回家(當年唯一的一條橋),
經常遇見一部部軍用大卡車沿途放哨,
一位位荷槍實彈的憲兵每隔一段距離站一位憲兵,
見此景我們都會異口同聲說~~阿石伯來了...........鄉下人都是如此尊稱老蔣,
話才說完已見五部黑頭車 "刷刷刷刷刷" 一聲聲的從眼前呼嘯過...........
週六假日 " 阿石伯 " 來大溪行館渡假啦。
那個年代讀書,日歷上有紅字的假日,都要到校參與鎮上的紀念遊行活動,
讀二年級時,日歷上寫著 " 蔣總統華誕紀念日 " 那天照例要到校參與遊行活動,
我們學校有鼓號樂隊,樂隊鼓手們每天下課後都要犧牲一兩個小時勤練打鼓技巧,
限於經費樂團全都是校長一手調教出來的樂團,
我們校長也以他一手帶起來的樂團為傲,
那一次的遊行,全校師生踩在一二..一二整齊畫一步伐鼓樂聲中行進.........
.....遊啊遊,遊到現在的蔣公紀念行館大門前,
在公園外側這座大門緊閉,平時就戒備森嚴,高大圍牆內還有站衛兵,
每天上學經過這路段我們都會有種莫名恐懼的快走離開.......,
這裡一向就是給人不可侵犯的地方,
這天~確大門洞開耶,
而我們所有遊行隊伍還遊進去耶...........遊進這座莫測高深的城堡內,
這簡直不可思議啊,內心很興奮,兩眼直視,大氣也不敢喘....
連斜眼都不敢斜視一下,已經一排大人,排排坐在門前是何許人 ???
我們就從大門遊進那一排大人前,然後從側門遊出...............
這可是從未發生過的事啊.............(後來有再發生嗎?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爬山一向都是自己準備飯團、水與水果,以備在山上時間難掌握,
今天就在 " 總督府 " 三腳點旁找個平坦陰涼處解決午餐,
一路循著路標下山,下來就是承恩路湳仔溝步道尾端的泉源橋頭,
再慢慢踢回百吉隧道口取車回家。
今天花了三個鐘頭遊畢總督府古道。
下面三張照片是從承恩路拍 " 湳仔溝步道 " 。
~~~~謝謝賞文與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