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電話中與家人聊到六月份去 "台北故宮博物館 "
觀賞富春山居圖合璧展;
這次去大陸,家人特別為我安排遊富春江…
遠觀高速公路旁貓形狀高壓電塔...↓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裏揚帆,其旖旎的風光
如一首清新的詩,一幅淡雅的畫;又像一條歷史的長河,包孕
著吳越文化,故富春江七裏揚帆以“山青、水清、史悠、境
幽”為主要特色,享有“小三峽”之譽。富春江小三峽全長23
公里,分為“一關三峽”即“烏石關、烏龍峽、子胥峽、葫蘆
峽”,沿途有梅城古鎮、雙塔淩雲、子胥野渡、葫蘆飛瀑、七
裏揚帆等名勝古跡,是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船行其
境,有“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的詩情畫意,自有一番怡
然之情……(百度百科)
建德遊客中心中庭...↓
興建于唐朝約(公元712年)古寺--開元寺...↓(建德新聞網)
富春江七裏揚帆長達23 公里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歷代文
人墨客李白、孟浩然、杜牧、劉長卿、范仲淹、陸遊、黃公
望、唐伯虎等均在此留下傳世名作。如今,江面上遍佈著:"嚴
陵問古"、"雙塔淩雲"、"七裏揚帆"、"子胥野渡"、"葫蘆飛
瀑"等景觀。遊客至此,可領略"人行明鏡中,帆浮翠屏間"之唐
詩意境。現已形成"乘帆船,遊七裏揚帆;踏峽穀,覽葫蘆飛
瀑;登古塔,觀嚴陵文化;進漁村,嘗漁家魚宴"四大特色。
葫蘆瀑布高約百米,寬約2 米 。在陡峭光滑的石壁上,大自
然的鬼斧神工創造出了上下相連、上小下大的兩個大洞,極
像一個巨大的葫蘆。瀑布從陡壁瀉下,先瀉入葫蘆口,再從
底部噴薄而出,然後飄然而下,飛珠散玉,衝擊在一級級外
凸的山石上,迸散出一顆顆水花。潭下又有大小不等的小瀑
20餘處,如再沿小溪而進,還可觀看桃花瀑和高梅瀑,也是
佳境....(百度百科)
“子胥野渡”是在浙江省子胥峽的入口處。
它的揚名流傳,不僅因為景色美,
還因為峽內的一段感人故事。
據傳,楚國名將伍子胥為逃避楚平王追殺,
出韶關,輾轉投奔吳國,途經此地時,
只見茫茫大江阻擋,幸遇一位白髮艄公,
才得以過江而去。。。(互動百科)
清代詩人吳嗣綰有詩雲:“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
琴。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 這裏為什麼稱“七裏
揚帆”呢?這是因為過去富春江上游七裏瀧一帶灘多水急,舟
楫經過此地,都要在此等候東風的來臨,以借風力上行。
每當東風一起,千帆競發,梢公的號子響徹雲天。七十裏的路
程,借助東風仿佛只走了七裏一樣,所以有“有風七裏,無風
七十裏”之說,當然,這“七裏”只是一個象徵性的用詞而
已,主要是指這一帶行舟之困難。。。(百渡百科)
遊富春江記~~
魯鈍缺慧根的盒子在 " 輸人不輸陣 " 奏熱鬧觀賞了原畫,
又來到六百多年前,畫家黃公望嘔心瀝血作畫景中...
我站在船頭上,心頭錯綜複雜的悸動恍若前世今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