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憶中的家鄉有著綠野平疇的蹈田,


 


從小學開始就很喜歡高壓電塔,


 


高高大大的只靠幾條粗粗的線就連成一座座綿延於無窮盡


 



 


雖然喜歡;還是有非常懼怕的時候,


 


那就是放學碰上雨天或是冬天濕冷天,


 


一個人走回家的路上,聽到高壓電塔發出吱吱的響聲.....


 


高壓電塔從發電廠穿越特定電塔橋樑、


 


鄉村與平原、貫穿溪流與一座座高山,


 


把電輸送到工廠與住家


 


 


石門水庫水力發電廠也有一組高壓電塔經過我家屋後。


 



 


有一天,


 


聽大人們議論著屋後;田裡要蓋個什麼跟什麼?


 


五零年代的鄉下人是聽不懂專有名詞的。


 


 


小學時;


 


每天放學會經過一座已經沒水的埤塘,


 


其實也可以走大馬路,


 


小孩子嘛;都嘛有點好奇心驅使著小小好奇心靈。


 


乾埤塘裡放滿鋼鐵物資機具等等


 


偶爾還有工作人員來來往往也不知他們在做什麼?


 


 


從挖地基開始到鋪上一座座水泥臺,


 


接著看到塔型的底部了,


 


下課後每天會看到一群大人忙碌著,


 


大怪物每天都會長高不少,不多時?


 


小孩子也沒有時間概念到底多久時光?


 


一座座高聳入天的大怪物站起來了。


 



 


小小身軀站在大怪物下好奇莫名,


 


隔不久粗粗的纜線鋪在地上開始會滑動,


 


接著被抬高再抬高


 


~好像很刺激耶?


 


 


兩座大怪物之間沒看到任何機具或大人走動,


 


頑皮的孩子們會拉著纜線隨著被抬高的刺激感與好奇。


 


童年往事如湧泉五十多年前塵事清晰在歷,


 


當年那群大人們在拉抬纜線時,


 


不知有否感覺過程中增加些許重量呢?


 



 


在網路上找到一份台電月刊《輸變電設施的前世今生》,


 


讓我們知道早期建造高壓電塔的艱難困苦從規劃後,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運去材料克服一切困難加以興建。



 



 中國大陸長江以北的電塔....↑


           北京市郊的電塔...↓                                 



長江以南的電塔....↓



「早期用過人力搬電桿,還得翻山越嶺,游泳過河拉線……


 


線前之延線準備,得先用細尼龍繩,接著抽換粗的尼龍繩,


 


然後抽換細的軟鋼繩,之後用機器抽鋼索再拉電纜線,


 


如果遇到山高谷深的地形,早先是以人力翻山越嶺將尼龍繩帶


 


到對山,之後進化到拋繩槍、氮氣發射器、遙控小飛機,現在


 


則有遙控直升機幫忙」



以上摘自《輸變電設施的前世今生》,台電月刊532期,2007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前人建電塔後人享,


 


吃水果拜樹頭


 


感恩~


前人的智慧與辛勤讓後世的我們享受幸福與方便。


 


謝謝賞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馨想盒子 的頭像
    馨想盒子

    馨想盒子

    馨想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