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竹東的朋友說盒子我怎不曾去竹東玩ㄋ?
竹東~~是一個民風純樸的客家小鎮,熟悉中又帶點生疏,
熟悉是 父、祖輩們自唐山過台灣後就如漂泊的浮萍,
在無數次的遷徙,先祖們頑強的韌性在天災人禍中倖存下來,
尋求安生立命總算落腳在竹東。
生疏的是因父母又再次的遷徙到大溪,
就此切斷與竹東的臍帶。
六月中旬坐新竹客運前往竹東,
道路交通便捷後遺症是每戶人家各自擁有交通工具,
已很久沒有坐客運車了,
清晨這班客運車除了學生搭公車上學之外,
其餘搭乘都是領有老人優待票的長者們。
到了竹東後…盒子的記憶體突然憶起小時後曾在竹東住過,
盒子大姊(姊妹差20歲)剛結婚不久,
大姊夫任職林務局竹東工作站,
記憶中盒子約六歲吧?
寒假大姊帶我來林務局宿舍,
與大姊夫及姊夫單身的同事們一起過年,
那個年~~記憶中是個驚恐的年,國語都還沒學會的我,
在全宿舍都是外省口音的叔伯們中,盒子什麼都聽不懂,
只會母語的盒子是領了很多紅包,
叔伯們也對我這小土包子疼愛有加。
那天問了路人才找到竹東林務局
時代變遷原木禁伐後,竹東工作站也裁撤,
如今已轉型為"林業展示館"......
盒子找不到過去的記憶,
林業聚落的變遷與週遭地景的改變....↑↓
記憶中的大宿舍只剩殘垣斷牆.....
明知道深埋遠藏的記憶與現實會有很大的落差,
朋友賢伉儷熱情的帶盒子到另一個也是日式建築群參觀,
蕭如松藝術園區......↓
蕭如松(1922~1992)老師為新竹縣北埔鄉人,自1950年起,任教
於新竹縣地區近四十年,一絲不茍的教學作風及規定上課前要
打掃教室的「蕭氏美術課」,讓所有受教過的學子印象深刻。
儘管在40年代台陽美展中,已展露過人的構圖天分與驚人的用
色技巧,但從未停止閱讀、研究、吸收西洋美術的觀念;不斷
自修苦學揣摩印象、立體、野獸等藝術作品,並融合傳統東方
書法的線條與筆觸,創出獨樹一格的繪畫風格。
自1992年蕭如松老師去世,其故居長期呈現無人管理狀態,
十數年的閒置、荒廢,歷史處所儼然成為廢墟,令人惋惜!
新竹文化局
一向視文化資產的保存為職志,有鑑於蕭老師一生在藝術及教
育的貢獻卓著,足以為國人之楷模與表率,而「蕭如松故居」
不但是蕭氏過去儲放個人物品之私人空間,同時也孕育其藝術
生命的重要溫床。
「蕭如松藝術園區」結合週遭地區之歷史建
物、形象商圈、文化館舍、風景區及相關遊憩景點,使其發展
成為一個完整之文化休閒遊憩網絡。摘錄自新竹文化部地方文
化館
朋友蕭大哥早年讀高中時也是受教於蕭如松老師,
感謝朋友賢伉儷中午熱情招待用餐,
下午坐火車回 " 竹中站 " 轉乘高鐵回桃園。
原先只想轉搭台鐵回桃園,
且這條台鐵新支線,平民化的支線連張忠謀先生也轉乘過。
啊~想說台灣的高鐵盒子還沒搭過ㄋ,
11分鐘125元享受一下它的快速感吧...........
有 "榮華 " 就有 "富貴"
富貴站在內灣站前一站,有機會盒子會把它拍回來分享..........
右邊是~~台鐵六家站.....↑
經過空橋左邊是~~高鐵竹北站.....↑
高鐵竹北站前商圈....↓
謝謝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