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神童莫札特出生地<薩爾茲堡>住兩個晚上...........
我們這個團隊,說是說,同一個登山團的會員,
但,大多彼此不認識,我們有 2千多名會員,又分29組,
這麼龐大的團體就是同一組也不見得很認識,
除非週週參與登山活動,週週與山友碰面才會熟稔,
像盒子<三天網魚五天曬網>咖,誰會認識我啊???
只是,每當聽到<XX登山會>無形中莫名的產生一股凝聚力,
只要山會公告欄一貼出任何訊息,參與人數總不少,
經過七天相處大家更熟悉了,在<薩爾茲堡>最後一晚,
幾個女生擠到另兩位山友房間小客廳,
喝個小酒聊天,還有帶動跳............感情更增溫!!!!
早餐後,上遊覽車再奔馳60公里,到另一景點,
哈爾斯塔特湖區遊湖。
這裡有奧地利最富盛名的渡假勝地,
<薩爾茲干馬格特 (Salzkammergut) 哈修塔特 (Hallstatt) >,
如人間仙境般的湖濱小鎮,也是鹽礦區,
這一帶擁有七十多個美麗湖泊,
周邊環山,是奧地利著名的避暑、運動、渡假勝地,
附近美景也是電影<真善美>的場景之一。
可惜當天下雨,沒有拍照...............盒子也很懊惱呢!!!
在聖沃夫岡<St.Wolfgang>小鎮街上,準備進碼頭搭遊湖船囉........
逛的時間久了,就要找<方便>處,
這點還是台灣最方便,任何7~11、加油站、車站啦....都可方便,
歐洲,是公共廁所,使用者付費,門口柵欄投0.5歐才開門,
相當於台幣16元,小錢包都要備留銅板。
下圖,在碼頭看到簡介,才知道這小鎮景點不少呢.....
若是背包客是最佳旅遊地,無奈我們是團進團出。哈哈
薩爾茲干馬格特 <Salzkammergut>,是當中最溫暖的地帶。
環繞湖區主要有三個小城,其中規模最大的聖沃夫岡<St.Wolfgang>,
人口才不過兩千多,一直是人們心目中天神居住的地方,
自古以來即為熱門朝聖地點。
196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一開場的明媚風光便是在這一帶取景拍攝。
湖光山色美景渾然天成,使得電影40餘年來仍然廣受歡迎與懷念。
沃夫岡湖於1997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
<摘錄自網路旅遊資料>
胡光山色,可惜的是我們到達時山區小雨綿綿,
遠處山巒倒映在霧濛濛的胡中,
美景全像在霧裡看花縹緲煙雨中........................
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奧地利「鹽湖區」(Salzkammergut),
沃夫岡湖長十公里,寬一公里,面積雖不大,
是地質時代冰河時切割成湖,最深處可達 114 公尺,
聽導遊說,湖面隨著季節呈現深不見底的藍或綠,
沿岸所見濛濛是茂密的林帶、綠地、還有馬兒低頭吃草的牧場。
船行約35分鐘快到沃夫岡湖南岸的聖吉爾根 <St.Gilgen) >碼頭。
沃夫岡湖南岸的聖吉爾根 (St.Gilgen) 是莫扎特的母親的故鄉,
她一七二○年誕生在距離市政廳不遠處一座簡樸的房子裏,
莫扎特姊姊也在此地結婚生子終老一生,
屋外二樓牆上留存著莫扎特母親和姐姐的浮雕像,
現在是莫扎特紀念館,市政廳前面的噴泉是少年莫扎特拉小提琴的塑像。
這裡有許多水上活動,另外還有風景名勝聖沃爾夫岡 (St.Wolfgang),
和莫札特母親出生地聖吉爾根 (St. Gilgen) 小鎮。
一條歷史有名的清教徒小路,把聖沃爾夫岡和聖吉爾根連接著。
聖沃爾夫岡最有名的景點是建於 14 至 15 世紀的朝聖教堂,
這裡是名副其實的宗教藝術的畫廊。
<以上摘錄自清清世界旅遊圖鑑>
逛小鎮時,山友被路邊一棵超大樹的落果 砸頭,
好奇的我們撿來看才知是核桃,滿樹下都是核桃落果。
下圖~中午就在湖邊餐廳享受鳟魚大餐,餐後甜點是草莓冰淇淋。
餐廳旁一戶民宅拍到一隻,不怕生且會笑的貓..................
應該是看到我們這群陌生人,對我們齜牙烈齒吧???!!!
下圖~特別的商店招牌,說明是1950創立的。
下圖~每家商店門口都布置得引人駐足觀賞。
午後,上車再奔馳284KM,目的地<音樂之都>............
在車上拍拍路邊景色,有的地方種滿<太陽能板>。
上圖~
拍路邊的葡萄園,歐洲的農場、果園都是整大片,
葡萄樹並不高,是為了配合機器高度採收而剪裁的。
下圖~
晚餐在維也納中國餐廳,老闆是雲林人,
導遊說,老闆在維也納奮鬥30年,想要告老還鄉,
無奈子女不願承接老闆一手好料理,道地的台灣味,
真的好吃,已好幾餐沒拿筷子,
今晚給老闆最大面子,盤盤朝天................................
~~~~謝謝賞文~~~~
請期待下一集-D8,維也納熊布朗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