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我們在十月份遊歐,碰巧遇上兩個特殊日子.......
最後一天行程(25日)結束一天玩樂後回飯店,
領隊一再提醒今晚把時間調慢一個小時..........啊????
因為歐洲在10月25日實施<冬令時間>,
若不清楚,明早起床打開房間電視機對時準沒錯。
舜間每個人滿臉?*&^%#@.............
原來唷,是我們住在幸福國度--台灣,早已淡忘了日光節約的日子!
因為這完結篇,時間上,從去年拖延到今年快夏天了,
怕痞友們忘了盒子在說什麼話,
先點連結看看盒子在(敝什咪東東....)
先聊聊.....<日光節約時間>,三、四、五年級的有印象吧???
也回顧台灣曾實施過的<日光節約時間>,
與各國實施的<夏令時間>歷史。............
到目前為止歐美國家還維持<日光節約時間>,
也就是,夏季期間歐洲比台灣慢六小時,
冬季期間歐洲比台灣慢七小時,
對此特殊日,股、匯、期貨...等市場也有因應,如:
【交易公告】2015歐美盤冬令時間開始:歐洲10/26(一)歐台商品04:00收盤,美國11/2(一)
2015/10/14
可是,到處都有時鐘需要調整,難道全部需要人工手動嗎?德國聯邦物理科技中心已經針對日光節約時間做好萬全準備。他們有一個叫DCF77的發射台,利用發射台發射訊號,則所有紅綠燈、機場安全設施、大眾運輸工具的電子鐘和發電廠的控制中心等,都能同時收到,並因此調整。在鐵路方面,也沒有任何困難,全德國總共一萬二千個時鐘,時間一到即自動調整。
資料摘錄自-大紀元
夏令時間的歷史
據稱最早有夏令時間構思的是美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他在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期間,由於習慣於當時美國農村世家的早睡早起生活,早上散步時看到法國人10點才起床,夜生活過到深夜。於是他在1784年給《巴黎雜誌》的編輯寫了一封信,信上說法國人的生活習慣浪費了大好的陽光,建議他們早睡早起,說每年可以節約6千4百萬磅蠟燭。但富蘭克林當時並沒有建議實行夏令時間,只是建議人們應該早睡早起。因為當時根本還沒有統一的時區劃分。不過夏令時間在英語裏就是「節約陽光時間」的意思。
中華民國
1919年,中華民國在上海和天津曾短暫地實行夏令時間。從1945年起陸續實施過。(但部分專家學者反對,認為該時制易導致時間使用混亂)。
台灣曾因全球能源危機由政府下令實施。每次起訖日期略有更動,正式名稱則稱為「夏令時間」或「日光節約時間」。惟1980年起,因民間對此制度反應不佳,再度停止至今。
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感覺上慢一小時,我們賺到了,但生理時鐘已定型了,
早早起床去多惱河畔走走................團友們也是早鳥。
向左走....地鐵站,近市區,沒興趣,我的多惱河啊........
歐洲地鐵是無人站,一切都自動化。
下圖~不懂,是廢棄物呢? 還是路邊藝術裝置?
就在飯店附近大馬路旁。
馬路旁是自行車道與人行道。
下圖~不知道是什麼教的教堂?
向右走.................耶.........
在晨霧矇矓中,看到多惱河上奔馳的捷運,
還有週邊遊憩設施解說牌。
我們沿著河邊寂靜小逕漫步,欣賞傳說中的多惱河,
.................
你的涓涓流水,
是遠古的歌;
是你嘹亮的歌聲
讓你萬古長存。
.........
我們屏息這寧靜,議論著這小小碼頭作用?
答案出來了,在小逕左邊渡假小屋,
四個大人抬一艘船............
標準動作,一、二、三、同步登上小船,
向前划.........一下功夫沫入晨霧中,不見蹤影,
私人碼頭重回寂靜..............
週日的清晨,除了划船運動還有騎鐵馬,雙杖健走。
我們回家的飛機是週日晚上 7:20 分起飛,
早餐後整理行李,退房把行李寄放在櫃台,
領隊說~認識一個城市,
就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靠兩條腿逛街。
車站名 : Donau,小站沒有遊人,
看領隊示範,零錢丟入機器,開始就自己操作,
不須閘門<ㄅ一>聲,沒人理,
若想貪小便宜.........後果是慘痛代價,
怎麼可以丟臉丟到維也納呢?
而且我國還是享有簽證便利待遇國呢?
五個站就到市中心老城區,假日人潮多,出站就是商業區,
領隊交代可自由活動,下午三點在教堂集合回旅館提行李。
趁著少許時間,回顧這些天來難忘的回憶,
及將未購買的物品繼續添足。團友念念不忘的<小菊花潤手乳>。
再來聊聊另一個特殊日子~奧地利國慶日。
歷史上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第一次在1919年11月12日慶祝國慶日,這一天是第一共和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成立周年紀念日。
1934年在奧地利法西斯掌權之後,奧地利通過了新的憲法,將憲法頒布的5月1日,訂為了奧地利新的國慶日[2]。這一日期一直保持直到德奧合併後1938年到1945年在納粹的統治之下的奧地利。 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到1955年盟軍占領時期結束的這段時間奧地利沒有國慶日。
1955年到1964年:「旗幟日」
1955年5月15日《奧地利國家條約》的簽訂使奧地利重新獲得獨立。
1955年10月26日,是根據奧地利國家條約的規定,奧地利的領土上第一天沒有外國軍隊駐紮的日子。這一天奧地利國民議會根據奧地利聯邦憲法追溯這一天為奧地利永久中立的起始點。
1956年9月11日奧地利政府接受了將每年的10月26日訂為「奧地利旗幟日」的建議這一紀念日被確定了下來。奧地利聯邦政府通過這一紀念日,更重要的是宣示其中立政策,而非紀念最後一名占領軍士兵的離開。
1965年,人們向奧地利議會和政府提議,從以下日期中選擇一天作為「國慶日」
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維也納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
跟著領隊逛市區參觀紀念碑與裝置藝術,
眼睛看不完的街景摩登與貴氣.........
昨天地陪有交代,一定要到<英雄廣場>參觀國慶預演,
<英雄廣場>就是霍夫堡皇宮,是哈布絲堡王朝的冬宮,
夏宮就是前一篇介紹的瑪麗亞。泰瑞莎女王的美泉宮,
整個英雄廣場旁有博物館、市政廳、國會、
大學、歌劇院等等重要建築,
將維也納的輝煌傳統與現實生活緊密聯係在一起。
英雄廣場上軍備展,穿迷彩裝的阿兵哥粉絲最多...........
明天10月26日才是奧地利國慶日,
當然更不能錯過今天的閱兵預演...............
感覺像民兵訓練的預演,奧地利是中立國,
沒有共產國家的肅殺氣........哈哈,我的看法啦!
隨著人潮逛,這裡聚集好多人,每人引頸觀看牆上的鐘,
我們也跟著駐足,快正午時,有人說正12點鐘聲響,
在古鐘上會有鳥啊或布偶跳出來報時...............
傻傻的我們,陪著人潮看熱鬧,人潮也沒散,
已過五分鐘了...什麼也沒看到!!此時人潮才散.....
實在看不出門道....
呵呵.....是盒子跟本看不懂........這時鐘啦......................
接著,覓實去,當然是異國食物.....義式披薩,
還是台灣的較合我的胃口。
下午三點在教堂前廣場集合,忘了這個教堂名,
今天教堂內非常熱鬧,燈光五顏六色......
另一邊講台上還有樂團表演年輕人喜愛的流行歌曲!
逛完老城商業區,腳酸眼也花.....好累唷!
團友們也擄掠不少戰利品,
好些團友都拿歐幣換好幾個包...........
機場退稅區果然大排長龍,只要是回台灣的團。
長榮航空去程與回程都在曼谷轉機,又耗些時間.......
謝謝痞友們近半年(10月~4月)還跨個年的賞文!!!
這段期間 po文真的怠慢,
原因是無法久坐電腦前,老花眼+肩頸老毛病......
不管怎樣...盒子還是要討個..............
給自己也給盒子按個<讚>!!!.......哈哈!!
感溫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