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 裘 " 在何處? "有痞友提供好幾個方案給盒子,
感謝痞友們的熱血…
說實在~沒有一個行得通,"裘"或許移民國外了?
也有痞友說~沒有開同學會嗎?
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世事多變…
誰能料到世居的土地,會被中山科學研究院與中正理工學院相中?
半個世紀前沒有現代發達的通訊,
一旦搬遷全班有大半同學畢業紀念冊的通訊錄全作廢。
蠢事還不只這一樁呢,民國四、五十年,
盒子所讀的小學位處於駐紮國軍部隊最多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有一天班上來了五個穿軍服的大哥哥…
不只我們班,隔壁班也有,不只隔壁班有,
A~差不多每個年級都有耶,
每個班級都有三位到五位吧?老師忙著安頓他們,
一邊也不忘給小蘿蔔頭的我們加強心理建設,
猶記得老師說~他們都是爸媽不在身邊的幼年兵,
從小因為要殺"共匪",所以他們沒有機會讀書…
現在以他們識字程度安插到各個年級,
還不忘叮嚀著我們要與他們和樂相處,課業上要幫助他們等等…。
就醬,他們每天上學放學都以軍用大卡車接送,
中午同我們一樣吃學校的營養午餐,
相處熟悉後得知他們有些來自滇緬地區,
說實在當時土土的我們尚沒有多少地域觀念,
下課時間的操場上活動,
總是見到穿軍服的大個子與小蘿蔔頭的男生玩遊戲,
就醬一共相處三年直到國小畢業。
雖然打從讀小學後,每次在寒暑假過後開學時,
總會見到阿兵哥們在學校操場大樹下埋鍋造飯,
平時也常見阿兵哥們行軍,更常見裝甲部隊的戰車行過石子路,
震天價響的轟轟聲頓時石子路面泥沙飛揚,
真的是石子路面,很難想像吧?現在已拓寬成四線車道了,
(難怪盒子女兒常說~我媽媽是日據時代的人…哈哈!)
當年的幼年兵正值青春期,已懂男女情事,
而我們是鄉下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班上有位女同學長相秀麗標緻,
下課時常有隔壁班的幼年兵來探班,還給取個綽號叫她"小白兔",
鄉下女孩子又很害羞,不若現代的孩子落落大方,
我們女生是絕不與男生說話的,
男女同學共用一張桌子也是楚河漢界劃清界線,
更別說國小畢業後還接到幼年兵同學的信件…………
大我一輪的盒子哥哥說女孩子這麼小不要接受男生的信,
當下羞忿莫名的我竟把畢業紀念冊所有幼年兵的頭像全剪下…
他也是有個特殊姓氏~~"札"。
第一張站在最後的幼年兵同學的頭像被盒子裁剪掉了,
盒子蹲在第一排唷!
第二張中間排左邊與右邊菱形黑框內也是幼年兵同學,
如今翻開斑駁舊照,心裡一股悔意上心頭,
無知的動作剪去半世紀的模糊印象,
幼年兵同學你們從離鄉背井越過多少個春夏秋冬?
這些年來兩岸的開放,從年少到白頭是否回到遙遠的故鄉?
想著家鄉爹娘?或....
日久他鄉是故鄉?
~~~謝謝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