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的時候遇見對的人就能讓人難以忘懷
話說前幾天...
天天都是陰雨天在宿舍實在有夠悶
找朋友出去走走順變帶兩老去--太魯閣遊客中心走走
熱門景點沒有停車位被請出來
黃 媽媽說那就順路去--新城國小走走
老太太在此受日式國小教育
畢業70年今天第一次回母校
重回兒時場景不盛噓唏處處都是回憶
巧碰上值班人員--鍾先生熱心介紹校史
回到兒時玩處-神社一切恍如昨日
雖然住在花蓮縣80年.......↓↓
但從未再回母校過.........↓↓
一進校門老人家直說---變了 !變了 !變得快認不得了 !
學校設有--特教班
每天有專車到學生家免費接送......↓↓↑↑
熱心的鍾先生在國小服務18年
對此一草一木如數家珍....
看老太太與鍾先生的表情就知道---心有如回到兒童時
而黃伯伯就無法溶入那歡愉的情境.....
過年期間學校開放給遊客露營
我們巧遇兩戶遊客前一晚在學校的司令台搭帳篷躲過那晚的一場大雨
熱心的路人甲也很高興與我們的黃媽媽---尋跟之旅聊天哈啦
還熱心的泡上好茶請我們
在寒冷的天氣裡捧著熱熱的茶杯
喝著熱熱溫情滿懷清香的熱茶心裡浮起一符溫暖的畫面
謝謝你們 !!!雖然不認識你,但有如前世我們就熟識般的親切....↓↓
從怖滿青胎的警察局圍牆看得出---新城鄉是一坐古城....↓↓
警察局內設的土地公....↓↓
鍾先生還帶我們到海邊說:在日據時代在海邊還有 (牽鮕)....↓↓
現在已不復見當年海邊 (牽鮕 )的盛況,如今已成腳踏車道路了
但也圓了黃媽媽的兒時夢
黃媽媽受日制教育國語不倫轉
在新城國小她老人家要尋找-神社(台語發音) 兒時遊戲的地方
我們都聽成-新社
經我們向那位熱心的學校工作人員鍾先生求助
呵呵...鍾先生開著他的殘障電動車帶我們朝神社方向去 ........↓↓
雖然神社已不復見
但也圓了老人家的兒時夢
新城天主堂的前身「新城神社」,目前保存數座「改良式」鳥居,是日據時期留下來的,這裡原為日本
神社遺址,除了鳥居以外,尚有幾座石燈籠、石狗、石獸,充滿日本風味,這座日本神社的興建緣由,
可追溯到1896年發生的「新城事件」。
日人佔領台灣後,由於太魯閣人聚居的立霧溪、木瓜溪流域一帶,蘊藏豐富林礦資源,日人因此頻頻攏
絡漢人通事和太魯閣人,然而,1896年12月駐守新城的分遣隊一名士兵欺辱玻士林社的少女,引起太
魯閣社普遍憤慨,在漢人通事李阿隆協助策劃下,由赫赫斯社的頭目哈鹿‧那威和玻士林社頭目率領各
社壯丁,將十三名日軍全數殲滅,史稱「新城事件」,也埋下了1914年「太魯閣戰役」的導火線。日人
為紀念殉難人員,於營區附建造簡單紀念碑,俟理蕃政策稍穩定,遂於現址建造神社以為紀念。
台灣光復後,神社由國民政府接管,後來新城天主堂買下了神社的土地,興建天主堂宿舍與船型大教
堂,當年的祭台則改為聖母亭,亭前有一聖母像,聖母園中尚有九棵老松樹,顯得倉勁碧綠,環境十分
清幽。........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
黃媽媽小時候見到的小樹
如今已成林蔭大樹.....↓↓
謝謝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