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的某天中午
心血來潮坐上中興巴士直抵圓山...
女兒說坐火車不管何時段
人潮多到沒坐位都要站到快掛了...
坐巴士走高速公路在非尖峰時段快又舒適...
到了圓山站~~怎麼人潮都往花博移動呢?
什麼時段了?是買下午票時間耶!
再往前瞧瞧...人多不算還人聲鼎沸響徹雲霄呢!...
此刻小盒子小腦袋想那坐接駁車到其他入園處看看...
花博又不是只有圓山一個入園處啊!?
呵呵~~結果當然是盒子我失算啦!每個入口都是人潮...
巴士下了高速公路
路癡的我只知道東轉西轉的路過孔廟...
呵呵~~孤陋寡聞的我活了一甲子了竟不知道台北孔廟在哪?
既然花博入園人數當下是七萬多人
實在不想去擠;況且我們也參觀了三次了
臨時取消參觀花博;改去參觀孔廟吧!....
黌門.........↓↓
大龍峒之旅導讀
臺北市的發展,最早是從艋舺、大稻埕延續開來,(及是現在的萬華區、大同區)。這二區同樣曾是商船聚集的年代,當年的繁華景象,遊客可從老街中尋得些許昔日的記憶。
大同區的文化,始於大龍峒,而商業活動是從大稻埕延伸至今。大稻埕興起於清朝的英法聯軍戰役,在天津條約之後,淡水正式開港通商。大稻埕因此而沿著淡水河,逐漸形成街市,成為臺北市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
在大同區內,從前英美外商紛紛於此設立洋行,所形成的外來文化,深刻影響日後大同地區民俗、人文、文化。而由於商業活動活躍,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店比比皆是。本區由於開發較早,區內古蹟林立,廟宇香火鼎盛,再加上外來文化的衝擊,商社的設置,完整開發,自成風格。本區另一項特色,是豐沛人文孕育而生的各式小吃。
探訪本區,可以懷思古之幽情,憑弔過往商業薈萃的鼎盛時代,更可尋歷史軌跡,重回時光隧道,來趟古蹟與美食巡禮。在大同地區,可說是處處都有特色,也處處都有典故。
大同地區的老街巡禮以其文化源頭哈密街上的孔廟為起點,這裡將為您介紹延平北路、迪化街等相關老街之相關訊息。
文風丕盛的大龍峒
大同區含括大龍峒與大稻埕兩地,取名源自「世界大同」之意。大同區的文化始於大龍峒。大龍峒位在臺北西北角,臨近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開發較晚於艋舺。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開墾大浪泵庄,此地人才輩出,遂又稱「大龍峒」。
資料取自→台北市孔廟
接著坐接駁車到劍潭去士林官邸賞玫瑰花...
今年才開放的官邸主館因時間太晚也吃了閉門羹....
福林公園....↓↓
這次的隨興半日遊雖然與原先的計畫相違背...
但心情非常的愉悅!
愉悅的是~~不管坐巴士或接駁公車的「運將」服務態度真讓人豎大拇指!
沿途會廣播站名;旅客下車還面帶微笑說:謝謝!與乘客良好互動。
一向會暈車的我出門都以火車為主要交通工具...
隨興遊也讓我對大眾交通工具的改觀.....
謝謝賞文!
更多照片在~~台北半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