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第三個週日戶外教學
目的地是東北角豐富地景資源....
可,老天不賞臉,一整天的風雨落在東北角更像淒風苦雨般.....
油麻菜仔的小盒子我回來後竟感冒,包了兩週的水餃 " 流鼻水" 啦!
第一站海門天險:
海門天險又名二沙灣砲台,建於清朝道光年間,
曾於鴉片戰爭中擊退英軍,深具歷史意義,
這座昔日的海防關塞砲台,如今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位於基隆港東岸碼頭對面二沙灣山丘上的海門天險城垣砲台,
建於清道光年間,為鞏固基隆海防門戶而建。
居高臨下基隆港就在腳下,如此具重要戰略地位;
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海門天險
第二站:地質地形….滄海桑田的演變歷史
東北角豐富的地景資源處處驚奇,回顧地球億萬年來的地質演變,
東北角海岸可以說是臺灣的縮影,它從華南邊上的一片陸地下沈成海,
再從海底被擠上高山,這一段滄海桑田的演變歷史,刻劃在龍洞岬
古老堅硬的四稜砂岩中,也紀錄在鼻頭角沈積的地層上。
海岸地形以三貂角為界,以北是標準的沈降海岸地形,岩石經過千萬年
海濤和強勁的東北季風不斷的侵蝕、磨蝕、風化、搬運等作用之下,
形成了如蘑菇般的蕈狀岩、豆腐似的豆腐岩、
蜂巢式的蜂窩岩 ...... 等各種渾然天成的奇形怪石,
南雅地區的風化紋地形;鼻頭角引人注目的蕈狀岩、海蝕崖、
海蝕凹壁、海蝕平臺等海蝕地形;
鹽寮至福隆間綿延3公里的浪漫金黃沙灘;
龍洞岬陡峭的四稜砂岩岩壁、萊萊、鶯歌石一帶發達的海蝕平臺,
以及北關令人稱奇的單面山與單斜脊地形、
豆腐岩地形等;南方澳原為離岸島,
因沿岸沙洲堆積與陸地形成陸連島,而構成沙頸岬,
海岸地形景觀主要為海岬、海岸岩礁、海蝕崖、海蝕洞等。
第三站:
鼻頭角地質公園:地理上被稱為「小階地」的望月坡草坪,
可說是鼻頭角地質公園最著名的景觀。夏日時分總是吸引眾多遊客來這
欣賞日夜景致。
在綠草如茵的望月坪下方,便是貼著海蝕平台的海蝕凹壁地形。
公園內蘊含豐富的海岸地質景觀,集本風景區海蝕地形之大成,
舉凡海階、海蝕溝、海蝕崖、蕈狀岩、蜂窩岩、生痕化石及石腐岩等地質
景觀,是一處非常適於教學的自然地質教室。
龍洞灣岬步道串聯起東北角的二大岬角,也串聯起鼻頭角600萬年前與龍
洞岬3500萬年不同時空的地質年代,走在3公里長的步道上,
有如行走在一個具有時間與空間美的實體型態上,
那種感覺是踏踏實實的,觸動了對大地運動史的關懷與認知。
延伸閱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公園資訊網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觀光資訊網,
可由地圖點入每個點都有非常詳細的解說與交通資訊....

第四站:三貂角燈塔
據傳明朝天啟六年(西元1626年)西班牙船艦
由菲律賓開抵臺灣東北角海域,因不詳地名為便於記載航海日誌,
便以拉丁文命此地為San Diego(聖地牙哥)這是西班牙人的習慣以
「聖」為開頭,為外國人最早對臺灣東北角的記錄,
早期本地先民便以此譯為閩南語音「三貂」,「三貂」地型是臺灣最東北
部的岬角,因而自然得名為「三貂角」。
三貂角也是雪山山脈的北尾端,有岩層走向控制山脈走向的特殊地質景
觀;腳下南向萊萊鼻海蝕平臺上岩脈繞過的痕跡塑造了臺灣島上唯一成列
一條龍的玄武岩層墻,由頁岩層中竄起,隙縫中挾帶著不少的石英岩,
其貌之美,更值得您一探究竟!而眼前的海蝕平臺的褶行是因為板塊擠壓
隆起,更造就了鬼混之美。
海水爬嶺的美麗景象,極目海天連成一線:右向太平洋海波寧靜,
極左邊是東海區域,唯臨三貂角直極東望,
海波處處浪花延綿數千公頃不斷,原來此地三貂角岩層深入海域遠接那壩
向東南是一個大斷層使然。此外這裡可說是觀賞龜山島的最佳位置,
遠眺龜山島彷彿看見一隻烏龜正靜靜地浮在海面上。
建議您選擇一個風和日麗之際,日出時刻約清晨四點以後,登上此境,
享受海風輕拂的舒暢,在日頭出來前十五分鐘那片刻可享海天一氣朦朧的
光芒,金光四射後的遠景邊際,剎那間日頭突破水平線緩緩上昇,
每秒鐘都有其變化上的美妙。
第五站:北關
由北向南,東北角海岸奇特鮮明的岩石景觀,
在北關的石林浪濤中進入尾聲,海浪中屹立不搖的單面山,
展現整齊優美的單斜脊地形,豆腐岩棋佈切割於斜背山上,
陽光下散發黝黑的光采。
根據記載北關是嘉慶年間宜蘭通判「高大鏞」所闢建,
當時城垛、坎馬道、石級、營房俱備,關隘並有派兵駐防,
在日據時代因開闢道路而被拆除並沒有留下任何遺跡。
北關的海岸地形以豆腐岩和單面山著稱,此地巨石林立、
嶙峋險要蔚為奇觀,一面傾斜、一面陡峻的單面山,形勢蒼勁有力,
站在北關的觀海亭上,遠眺龜山島,近觀驚濤拍岸,氣象萬千,
因此自古即有「蘭城鎖鑰扼山腰,雪浪飛騰響怒潮」之名句,形容北關海
潮澎湃壯闊的景致。
雖然天公不作美,有些時候在傾盆大雨中又不方便下車....
只能在車上聽老師對著窗外相關的地景指指點點的解說....
呵呵呵~~~真的是很另類!
尤其是當我們爬上三貂角燈塔時下半身幾乎濕了...
一天已近尾聲,在蘭博物館畫下完美句點,朝溫暖的家前進囉。
晚餐是老師帶我們回到龍潭一家 " 巷子內 " 客家小館...
在巷弄內小有名氣的小館坐無虛席,若不是老師預訂桌並帶路我們絕對找
不到....
等等定要向老師、同學們、及辛苦的司機先生敬一杯....
說到這位盡責的司機先生,每次戶外教學老師都喜歡指定他開車,
遇到沒人熟悉的路段時司機先生必先下車去問路,
是位盡責的好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