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在FB連上一個登山團隊,
2月20日(週三),我們登石門水庫的 “仙島山 “。
在二十多年前曾遊過石門水庫的朋友們,
一定有個印象,那就是站在大壩上欣賞碧波萬傾的湖面,
時而耳邊會飄來熱情的原住民歌舞聲,
大壩對面有一 “ 仙島 “,悅耳歌舞聲就從仙島飄出…
吸引著觀光客搭船登上仙島一窺仙島神秘面貌….
今天領隊帶領我們也登上 “ 仙島 “
一圓年輕時未曾一窺就竟的夢….
另外又交代,中午走到 “ 小新ㄚ公家 “附近團煮中餐。
小新?誰又是小新?
有團員說:黑社會美眉啦…啊?黑社會?@#$%^&?
魯鈍的盒子,無法與這一群第一次接觸的幼齒團員人間對話…
只好等著找 “ 古歌 “ 啦!....↓↓
【尤燕祺╱桃園報導】「黑Girl」小薰是泰雅族原住民,她從
小居住在桃園龍潭石門水庫保護區內的獨立島嶼「仙島」,出
入須搭乘舢舨,她說:「家裡每個人都會開船,很簡單的!」
她日前邀團員ㄚ頭和庭庭陪她「返鄉」體驗田園生活,3人一
會拔蔥、拔芋頭,一會揮斧砍柴,從小在都市長大的ㄚ頭和庭
庭直呼過癮,頻揮動斧頭,小薰則在一旁擔心「斧頭無眼」。
登山的伙伴們都知道,
為的就是登頂後摸一摸這顆,三角點基石。...↓↓
從這岸對望過去,山頭上有房舍的是早年 " 童話世界",
當年鼎盛時,很多父母會帶孩子們一遊的遊樂區,
停業後荒廢多年,如今是佛教禪修聖地。....↓↓
千辛萬苦到了傳說中的 “小新ㄚ公家 “ ,卻只見一戶人家,經與主人商量後,一伙人就在主人屋前寬廣的“稻埕”上埋鍋造飯,與主人閒聊,才知道他們是石門水庫興建時淹沒區的泰雅族原住民,早年也是有一段滄桑史,在民國四十五興建水庫時,當時約有一百多戶住在集水區的原住民,被遷徙安置在觀音大潭村草漯貧瘠的海邊,原本務農的居民被迫到海邊當漁民,或到外地打工維生。
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觀音海邊,以為到了新天新地的土地上可以重新開始,適逢六0零年代經濟起飛,也是他們噩夢的開始,附近有了工業區,又髒又臭的工業廢水奔騰而來,更悲慘的是當年 “ 高銀化工廠 “排放鎘污染事件讓人記憶猶新。居民們也再次被迫遷移。
翻開記錄我們所熟悉的土地悲歌同時,當我們使用著水庫流出來的水,風塵僕僕一遊石門水庫風景區,又有多少人知道當年淹沒區過往的記憶….。而被遷徙的住民日久他鄉是故鄉。
回家後找”古哥”才知道,原來在民國53年開始營業的仙島樂園,充滿泰雅族風情,曾經在水庫觀光全盛時期扮演重要角色,隨著石門水庫觀光沒落,仙島樂園也在民國民國79年停止營業後荒廢至今。
但,當深入其境見到所有設施不是倒塌,就是埋在荒煙蔓草當中,涼亭步道遭雜草團團包圍,木造舞台,木條斷裂,裡頭滿是灰塵,凌亂不堪,真的是不堪回首昔日風光....
從仙島看過去就是大壩....↓↓
~~~謝謝賞文 ~~~